抢救床的清洗需兼顾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清洁标准,以下是分步骤的清洗方法及注意事项:
一、清洗前准备
断电与防护
确保抢救床电源已切断,避免电气部件进水。
佩戴手套、口罩等防护装备,防止交叉感染。
移除可拆卸部件
取下床垫、护栏、输液架、接尿袋挂钩等配件,单独清洗。
二、表面清洁
日常清洁
工具:中性清洁剂、软布、消毒湿巾。
方法:
用软布蘸取清洁剂,擦拭床架、床板、护栏等表面。
重点清洁频繁接触区域(如扶手、按钮)。
深度清洁
工具:医用消毒剂(如含氯消毒液)、刷子、高压水枪(必要时)。
方法:
对顽固污渍,用刷子蘸取消毒剂轻刷。
床体缝隙可用高压水枪冲洗(需确保设备防水)。
三、部件清洗
床垫
材质区分:
海绵/记忆棉:用中性清洁剂擦拭,晾干后喷洒消毒液。
PVC/皮革:用专用清洁剂擦拭,避免刮擦。
特殊处理:若床垫被体液污染,需按医疗废物处理流程消毒后更换。
金属/塑料配件
金属:用防锈清洁剂擦拭,避免生锈。
塑料:用中性清洁剂擦拭,防止老化。
电气部件
禁止浸泡:仅用干布擦拭表面灰尘。
接口保护:用防尘塞封住电源、氧气接口,防止进水。
四、消毒与干燥
消毒方法
物理消毒:紫外线照射30分钟(需无遮挡)。
化学消毒:
表面:用75%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。
床垫:喷洒消毒液后覆盖塑料膜密封30分钟。
干燥处理
自然风干:通风处晾干,避免阳光直射。
烘干:若设备防水,可用低温烘干(≤60℃)。
五、定期维护
润滑:定期为万向轮、升降杆等部件涂抹医用润滑油。
检查:检查螺丝、接缝是否松动,及时紧固。
记录:建立清洗消毒记录,标注日期、责任人。
六、注意事项
禁止:
用尖锐工具刮擦表面。
用强酸、强碱清洁剂。
私自拆卸电气部件。
特殊情况:
若抢救床接触传染病患者,需按院感标准终末消毒。
床体裂缝或破损需立即报修,避免细菌滋生。
总结:抢救床的清洗需严格遵循医疗设备清洁标准,结合材质特性选择合适方法,确保设备安全与患者健康。